东航确认一支线客机雨中冲出跑道 无人员伤亡
1月至10月,北方港口下水煤出港量同比下降11.5%,其中神华占66%
我们要有充分准备,清洁能源不仅将占有能源消费的增量,而且要越来越多的顶替存量。把煤炭行业作为降本增效的重点,统筹好稳增长、调结构、惠民生、防风险关系,着力抓好脱困有关政策措施的落实,着力解决运行当中出现的突出矛盾,促进煤炭行业健康平稳运行。
要完善煤炭应急储备机制。希望各产煤地区、煤炭企业明年以更大的决心、更加有力的措施,敢于动真碰硬,特别是要加大监督、检查和联合惩戒的力度,确保四个严格治理措施落实到位,务求取得实质性实效。对于下一步将关闭的煤矿,可考虑将发展清洁能源作为其转型发展的重点方向。二是经济结构深刻调整,已从第二产业即工业为主导,调整到第三产业为主。煤炭行业的转型调整尽管艰难,但前景光明,需要全行业和上下游共同努力,国家相关部门将全力加大对调整转型的政策支持和综合服务。
广大煤炭企业积极应对市场挑战,加强生产组织,强化内部管理,推动降本增效,努力克服市场下行带来的影响。二是严格治理不安全生产。有些事情我们左右不了,我们能做的只有做最好的自己。
我的第一份工作是从事安全监测工作,当时我是这个部门唯一的女工。从两个人一同手拉手去买菜,演变成我一个人急匆匆地来回穿梭于市场。我与煤炭相伴这十年,经历了煤炭黄金十年,也在经历着煤市寒冬,无论怎样,这些日子里,有坚实的脚步,有执著的身影,有幸福的笑容虽然岁月沧桑了容颜,心却一路风尘地追寻着曾经的梦想,不曾停歇。可是,煤市寒冬,让这群可爱的人心里蒙上了一丝阴影。
我赶上了委培生的末班车,随着煤炭行业开始不景气,委培生在我们集团公司在也没有招生过。2005年,我走进了煤矿,成为一名矿山女工。
作为工作在矿山中的一员,既为他们身上所体现出的崇高精神感到自豪,更为他们的艰辛付出与种种磨难感到心酸。矿大毕业后,我又回到了原来的单位,从事原来的工作,好像绕了一大圈,又回到了原点,日子按部就班地过着,生活又回归了平淡。这样告诉自己,心里便释然了。2013年,因着自己的爱好,我调到了矿上的宣传科工作,也对矿山与矿工有了更多的感触。
记得我刚跟老公认识时,母亲得知他在煤矿从事一线工作,沉默了好久,缓缓地说道,嫁给矿工,太累了,当时我并不以为然。结婚不久,有一次和母亲聊天时,母亲说,那时当你爸在井下干活时,我的心也跟随他一起到了井下,不仅仅牵挂他工作是不是累,更多的是对他安全上的一份担心。这种简单的幸福能一直维持下去吗脑海中偶尔会闪出这句话,仅仅是这么一瞬,好像周遭的一切都暗然失色。刚上班时,每到月底发工资的时候,总会呼朋唤友出来小撮一顿
如今煤价暴跌,承受减员减薪痛苦的却是普通煤炭人。没有人敢说现在是否到底,也无人能够告诉我们何时是黑暗的尽头。
2013年1月9日,环渤海指数633元,当年10月9日,指数下跌到530元,跌幅超过100元。如今,到了十三五规划,最大的转变是要做减法了,割肉更痛更难。
同时,民营企业的成本管理和超前规划发展给我留下深刻印象。然而,与之相对应的是煤炭市场硝烟弥漫,价格节节下跌,以量保价、让价保市场等言论一时喧嚣尘上,背后反映出煤炭过剩下的无奈。2008年,注定是煤炭发展中的重要年份,甚至是分水岭。年初的暴风雪凸显能源安全和煤炭重要性,到2008年7月,大同优混FOB价创出1070元/吨的历史天价。今年1月7日,环渤海指数以520元开局,到11月18日报收于375元,累计下降145元/吨。4月上旬,笔者曾经写过是时候告别煤炭一文,在行业内引起一定轰动。
五年前,帮助国内煤炭巨头制定十二五规划,当时的核心依然是抢资源、上规模,但是,遇到的难题是如何确定合理的煤炭转化方向,除了煤电,现代煤化工成了主要方向,循环经济是实现节能减排的主要路径。2009-2012年,煤炭鼎盛转型咨询和研究,服务煤炭进口和建设伴随着4万亿投资的拉动,2009年开始,中国由全球的煤炭出口国转变为进口需求国,进口煤炭突飞猛进的背后是各跨国公司对于中国市场的悉心研究。
2006-2007年,我进入目前最大的民营焦化企业,负责港口及山西的焦炭、焦煤采购及发运。但之后就是全球性金融危机,煤炭市场风云突变。
印象深刻的是当年有中国公司在出口焦炭时,由于现场管理混乱,焦炭中混有各种木条、铁丝等杂物,认真的日本人把捡出来的杂物分门别类,拍照发给出口商。当时,出口强劲的不只是煤炭,还有焦炭。
2013-2015年,煤价没有底线无尽头年年难过年年过,告别煤炭还是重头再来进入2013年后,伴随着焦煤、焦炭、动力煤等期货品种上市,中国的煤炭市场主体更为多元化,电子现货挂牌交易、撮合交易、电商平台等营销创新模式层出不穷,可谓是你方唱罢我登场,热闹非凡。同年,08年焦炭出口量比上年下降两成,意味着中国煤焦开始出口转内销。依据这么多年来的经验,似乎仍然延续着的逻辑是:价格没有最低,只有更低。2008年,全国煤炭出口量4543万吨,最后一次高于进口煤。
2012年,又是中国煤炭市场发展的一个转折点。煤炭进出口借资源出口强劲之东风,我于2004年9月进入外企,先后从事印度、日本等市场的煤炭、焦炭出口和铁矿进口业务。
如今近7个月过去了,情况似乎比原来变得更糟。2003-2008年,中国资源,服务全球我想告别,却又回归2001-2003年在南开读MBA时,曾经想过毕业后换行业发展,毕竟此前已经在煤焦行业摸爬滚打多年,知道这个行业的局限性。
在此期间感受到了全国范围内的煤焦行业快速发展,同时,也是煤炭行业狠抓安全生产和焦化行业治理环境污染的时期,山西省几任省长因安全事故而引咎辞职。10年,对于任何人都是一个重要的阶段。
2012年,中国经济增速放缓,而前期投资的新建矿井陆续投产,中国煤炭的过剩压力初显,煤炭价格下行,开始出现煤炭黄金十年终结的论调。如下图所示,2003年,中国煤炭出口量达到9318万吨,当年全国的煤炭产量17.3亿吨,意味着中国5.4%的煤炭出口,出口量是同年进口量的7倍。当时,国际市场矿产资源紧缺,国际贸易正逐步由混乱走向正规。08年12月,大同优混FOB价格暴跌到650元/吨。
过去的十年,有人依靠廉价获取资源,靠煤价暴涨完成原始积累。行业没有最难,只有更难。
2004年,全国焦炭出口量1398.6万吨,当年的焦炭产量为4.77亿吨,出口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3%。笔者也顺应大势,进入咨询行业,进而于2010年创办煤炭研究网,致力于研究煤炭产业链,为澳大利亚、加拿大、印尼和蒙古等煤炭进口企业提供市场调研服务,期间,足迹遍布了全国煤炭的各个主产地、集散地和消费地,对于中国的煤炭产业和煤炭供需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入的认识。
人生总是充满轮回,十二年前想转型,因年龄大被拒。每当听到外界提及煤炭所谓的黄金十年时,心中总有一种祖上曾经富有,如今却很落魄的尴尬。